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玉禾谢书淮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林玉禾谢书淮的小说重生后,我把前夫哄进怀小说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金蟾君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我想同你一起走。”谢书淮神色冷漠,并没回她。等了片刻,依然不见来人。两人才慢慢回家。林玉禾走在前面,谢书淮跟在后面。路上林玉禾话也多了起来。“相公,孩儿在腹中动了,他还踢我。”“就是不知他是个男娃,还是个女娃。”“我给他裁的,都是女娃娃才穿的衣衫。”“相公,你喜欢女娃?还是男娃?”林玉禾早想问这个问题了。两人在一起,很少有气氛和谐的时候。趁着今日两人有独处的机会,她顺嘴就问了出来。谢书淮身子猛地一僵脚步停了下来,眼眸下移落在林玉禾的小腹侧面。眼中的冷意也有了微妙的变化,失神片刻。直到林玉禾察觉他没跟上来,转身回头看他。谢书淮又迈开步子,不紧不慢跟在她身后。林玉禾也没追着问,知道他不想说的事,你再问也没用。快进院子时,墨墨听到脚步声...
“我想同你一起走。”
谢书淮神色冷漠,并没回她。
等了片刻,依然不见来人。
两人才慢慢回家。
林玉禾走在前面,谢书淮跟在后面。
路上林玉禾话也多了起来。
“相公,孩儿在腹中动了,他还踢我。”
“就是不知他是个男娃,还是个女娃。”
“我给他裁的,都是女娃娃才穿的衣衫。”
“相公,你喜欢女娃?还是男娃?”
林玉禾早想问这个问题了。
两人在一起,很少有气氛和谐的时候。
趁着今日两人有独处的机会,她顺嘴就问了出来。
谢书淮身子猛地一僵脚步停了下来,眼眸下移落在林玉禾的小腹侧面。
眼中的冷意也有了微妙的变化,失神片刻。
直到林玉禾察觉他没跟上来,转身回头看 他。
谢书淮又迈开步子,不紧不慢跟在她身后。
林玉禾也没追着问,知道他不想说的事,你再问也没用。
快进院子时,墨墨听到脚步声,忙跑出来迎接两人。
晚上,谢书淮沐浴后走进灶房,对在收拾灶台的崔氏说道:“娘,这两日你们歇歇吧。”
“让她在家中好好养养。”
崔氏忽听自己儿子说这么一句,顿时有些不安,忙提醒道:“淮儿,你对玉禾……”
谢书淮当即打断,“娘你想多了,我只是担心她肚里的孩儿。”
崔氏暗中松了口气,“好,明日我和她说。”
突然,崔氏又想起水井的事,“淮儿你今日去挑水,村长可有拦你?”
谢书淮不解,满脸疑惑再次看向崔氏。
崔氏这才一五一十道出缘由,并把林玉禾反击村长的原话告诉谢书淮。
谢书淮目光未动,眼底泛起一层寒光。
“娘,下次若有此事,定要拖到孩儿回来以后处理。”
“你们两个女眷在家,莫要逞强。”
崔氏脱下围衣,叹道:“娘也是这样想的。”
“可玉禾说,这些事多了,你便不能在书院安心温书。”
“卖小食挣的银子,也会分我一半,就是不想让你分心。”
“淮儿呀,我知道你恨她往日弃你而去,可她真的变了不少。”
“你也莫要再动不动就吼她了,等她生下孩子,再重新找个人嫁了。”
“你娶了云萝,我也就没后顾之忧了。”
崔氏对之后的日子憧憬不已,脸露浅笑。
谢书淮回到自己东屋,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,桌上的书籍半天也没翻动一下。
脑海中一直回想着崔氏方才的话。
目光沉沉,眼神深邃而复杂。
次日,崔氏一提在家中歇息几日,林玉禾也同意了。
这几日,她身子的确吃不消。
而且旁边的摊贩,早就眼红了。
林玉禾不想因此事,被人嫉恨,埋下祸根。
用过早食后,不用备食材,林玉禾也闲了下来。
她不喜欢总待在房里,准备带着运儿到屋后四处走走。
摘些野花放在屋里,屋内空气也清香些。
泥墙院子的前面是一块开阔的水田,却不是谢书淮家的,而是县里大地主家的产业。
谢书院在界限处种上了树,而后又用栅栏把屋前都围了起来。
也隔开了那些鸡毛蒜皮的纷争。
小路则是从屋后蜿蜒而去,一直通到红叶村的大路口。
屋后一大块菜园,便是方氏当初为林玉禾买的。
运姐儿也喜欢这些花花草草,无奈她的小短腿,够不到长势稍高的。
林玉禾就用树钩钩下来让她摘,鼓励她的积极性。
山上出没的人多了,有挖药草的,有拾柴火的,还有来割草喂牛的。
一进山中总能听到说话声。
说起自己儿子,崔氏又是一脸忧心,“他昨夜淋了大雨,染了风寒到此时还发着热。”
“方才喝了汤药也不见好转。”
林玉禾的心口忽上忽下,好在谢书淮没再坚持去京城。
听到谢书淮时不时传出来的咳嗽声,她立在木窗前也有些担心。
很想进屋去看看,可想到谢书淮那吃人的眼神,又打起了退堂鼓。
雨一直下到半夜才停下来。
次日,天色才好转了些 。
谢书淮发热的症状依然没有好转,崔氏把他叫醒,又让他喝了药。
就是端进去的饭菜,他一口都没吃。
林玉禾隐隐有些不安。
她在屋中给运姐儿梳发髻时,听到了屋外她阿嫂的声音。
吴氏提着沉甸甸一篮子东西。
崔氏忙把人迎到房中,“明秀丫头,你来就好。每次来带这么多东西,让表姨我实在愧疚。”
“表姨,都是一家人,不用这般客气。”
“我小妹还得烦你照顾。”
昨日是星姐儿的生辰,林玉禾没来。
林玉平嘴里念叨了许久。
吴氏看在眼里,一提要给林玉禾送些小食,他当然高兴。
她把没炖的半只鸡和没煮完的半刀肉,以及包的肉饼都捎带了过来。
一进西屋,吴氏就看到了林玉禾额头上的伤,这才发现不对劲。
吴氏问起,林玉禾不愿多问。
还是运姐儿说出,林玉禾昨日摔了跟头。
吴氏也忍不住后怕,连连嘱托她日后小心些。
随后,吴氏用一颗桂花糖,支走运姐儿。
她凑近林玉禾身边,小声道:“小妹,闵家公子前日找到我们铺子来了,说要见你一面,你哥哥回绝了。”
“看样子他不会罢休,这两日你在家中养养也好,若是碰到了被人看见还说不清。”
林玉禾疑惑道:“我哥不是把聘礼退回闵家了,他还想如何?”
吴氏对此事也是一头雾水,“他有何目的,我们也不知道,总之还是避开些。”
“你哥哥今日让我来看你,就是让我把此事告诉你。”
吴氏本就忙碌,说完正事,又急急忙忙离开了。
林玉禾心中又多了件烦心事。
之前,她和闵折远虽定亲,中间见面的次数其实不多,而且每次碰面也是由曲姨娘陪着。
两人私下并没过多接触,她心中坦荡倒不害怕。
就是不得不防对方使什么阴险的招数,她嫂子说得对,能躲开就躲开,对自己也有好处。
吴氏离开不久,林玉禾就听到墨墨的叫声。
从墨墨的声音判断,定是谢家不欢迎的人。
接着,林玉禾就听到,崔氏有些不悦的声音在屋外响起,“村长来了,又是为何事?”
在红叶村不但村户们有意为难谢家,村长也日常找谢家的麻烦。
“村里要翻修祠堂,每户人家都需出银子。”
祠堂好好的,有什么可翻修的。
林玉禾猜到他家要娶儿媳妇了,需要用银子,就找这么个借口。
崔氏脸色也随着阴沉下来,“要交多少银子?”
“旁人家交五百文钱,你家是外来人户,得交一两银子”
“若是那家不交,就断了他家的水源。”
“过两日我就来收,这几日想办法备着。”
话带到后,村长便扬长而去。
村中只有一口大水井,红叶村二三十户人家都在那里打水。
古井也有百十来年了,水好,遇到干旱年间都不会缺水。
崔氏又恨又气,旁的可以不顾,吃水可是大事。
村长家凡是办一次事,就得搜刮一次。
尤其对他们家。
崔氏一脸愁容,她早已习惯了大事上谢书淮拿主意。
林玉禾在屋中把村长的话,听得清清楚楚。
她走到崔氏身边,安慰道:“娘,莫要急,银子我有。”
“却不是这么给的,到时我有办法让他闭嘴。”
崔氏不信,都是弱女子,她能有什么办法。
“玉禾,要不,你去和你爹爹说说,村长怕你爹。”
林玉禾苦涩一笑,“娘,我爹早已变了。和村长一样,都是一副让人恶心的嘴脸。”
“我执意要生下肚里的孩子,和他彻底闹翻了。”
崔氏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,和林玉禾肚里的孩子相比。
此事也算不得什么。
午食,崔氏熬了白米粥,吃的是吴氏带来的肉饼,又捡了一些腌菜。
运姐儿乖乖坐在桌上吃饭。
崔氏手里端着粥和菜,两手不得空。
让林玉禾把汤药送到谢书淮房中。
林玉禾愣了好半天没动,再回谢家,她一直谨记谢书淮的警告,没进过他的东屋。
直到崔氏再次提醒,她才端着药碗跟进屋。
谢书淮热还没退,人也烧得迷迷糊糊喝完药后,又睡了过去。
粥是一口没吃。
林玉禾立在一旁,既紧张,又担忧。
紧张谢书淮会把自己轰出去,担心他的热一直不退。
“娘,要不明日我们用四叔的牛车,送相公去县城看看吧。”
“他这样拖着,身子如何受得了。”
崔氏叹道:“今晚是最后一道药,若是明日还不见好,就带他去。”
“季大夫的医术不错。”
“你别担心,书淮底子好,不会有事。”
她这样说,不仅是在安慰林玉禾,也是在自我安慰。
崔氏端着药碗出去后,林玉禾却没有走。
看着床上面色潮红,眉头微皱的谢书淮。
林玉禾还是有些心疼。
她拧干木盆里的浸泡的帕子,轻轻擦拭着谢书淮的面颊和手心。
而后拉开他的衣领,擦拭着他的身子。
谢书淮身子滚烫,对这突如其来的凉意贪恋不已。
抓住帕子不放。
林玉禾心中一片柔软,任由他拽着。
又重新换了条帕子,为他继续擦拭。
动作熟练自然,没有一丝拘谨。
即便谢书淮对她冷漠得好似一个陌生人。
可她对谢书淮的感情依然停留在往日,应该是比往日更加浓烈。
前世所有美好的记忆好似都和谢书淮有关,那些孤寂中唯一的温暖也是谢书淮带给她的。
擦好身子,她才停下手上的动作。
开始端详着屋内的一切。
屋内的东西依然没变,床的对面是谢书淮的书桌,书桌临窗而放。
一侧是一张长几,和一个衣橱。
好似又变了,变得更加冷清。
往日,她经常从山中摘一些野花回来,插在陶罐花瓶中,放在谢书淮的桌案上。
即使谢书淮不喜欢这些花花草草,因为林玉禾喜欢,他也不会扔掉。
有时他自己还会摘一些回来。
如今,别说花,连花瓶都没了影子。
一阵困意袭来,林玉禾紧握着谢书淮的手也睡了过去。
突然,她的手被用力甩开。
睡眼惺忪正好对上谢书淮的盛着寒意的双眸。
人也瞬间清醒不少。
谢书淮一脸病容,冷声道:“出去!”
林玉禾猛地抬眸嘴唇微微颤抖,心中难过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
眼中晶莹的泪珠,一颗接一颗地滚落下来。
谢书淮视而不见,语气不由得加重了几分重复道:“出去!”
林玉禾忽地起身,哽咽道:“你就这么恨我,连你的屋子都不让我进。”
“你就是嫌我身子不干净对吗?可除了你,我从未与那个男子有过亲近之举。”
知道孟大人正是用人之际,而他谢书淮需有人依傍,否则他的科考也到头了。
对方不想让他再考,进入朝堂。
恰好谢书淮的仇人,就是他们的对手。
想到他岳父手上近日遇到的棘手事。
陈瑾湛计上心来,也想听听谢书淮的看法,趁此见识一下他的能力。
“书淮,今日我在市集突听一困惑之事,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
谢书淮态度恭敬,抬手道:“先生请说。”
陈瑾湛神色温和,从书案后绕了出来,漫步房中娓娓道来。
“一老翁家中有些家产,按祖训家中掌家人应当是他长子。”
“可后来这老翁的正妻去世后,他又纳了一妾室,他对妾室所出的幼子极为溺爱。”
“甚至有了想换掉掌家人的想法,只是找不到合理的借口而已。”
“但按他的心意,这掌家人迟早会换成他的幼子。”
“长子在家中如履薄冰,他该如何自救。”
谢书淮听出,陈瑾湛是想借百姓的家长里短,闲谈朝中太子和六皇子之间的纷争。
他沉吟片刻,回道:“回夫子的话,既然这位公子能成为家中掌家人,见识定并非一般人能比。”
“学生知道的,他定早已想到。”
“作为一个没有利益纠葛的局外人,学生建议,这位长子定要想方设法,让他的幼弟远离他的父亲和家中的私产。”
“他改变不了他父亲的想法,就改变他父亲的做法。”
“只要他的幼弟鞭长莫及,就撼动不了他的掌家权。”
陈瑾湛脸露笑意微微颔首,对谢书淮的说法极为赞同。
有了想听谢他续说下去的想法,抛出直接困境,“那若是这幼弟仗着恩宠,不愿离开该如何?”
谢书淮目光一沉,抬眸看向陈瑾湛大方回道:“家中应当不止两子,这长子可让其他的兄弟姐妹效仿这幼子,都回到家中。”
“时间一长,这位老翁头痛的便不是生意和掌家人的事,应当日日忙碌着解决儿女们的是非之事。”
陈瑾湛哈哈大笑道:“妙哉,妙哉。”
他说的就是六皇子赖在宫中,以孝顺他母后为由迟迟不回他的封地。
这两年皇上的身体每况愈下,他嘴上训斥六皇子不懂规矩,实则默认了他这个皇儿的做法。
借由父子闲聊为由,常把六皇子叫他寝宫,教他处理一些政务。
朝堂上拥护太子的大臣们,多次上书让皇上请六皇子回封地。
皇上都把折子压了下来,置之不理。
孟尚嵘和太子幕僚们,也为太子想了不少办法,甚至还给这六皇子找了王妃。
都改变不了皇上的做法。
谢书淮这一建议,瞬间让陈瑾湛茅塞顿开。
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。
从书房出来后,谢书淮穿过石径,往书堂而去。
这时门丁却喊住了他,“谢郎君,门口有人找。”
谢书淮还以为是家里的人,到了侧门一看,是李府的家丁来给他送字帖。
*
林玉禾回到家中,心却一直平静不下来。
她抚上自己的小腹,若是再遇到闵折远,只怕就没有今日这般侥幸了。
那谁又能帮她保护肚中的孩儿了。
脑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诉谢书淮,毕竟这孩子也有他的份。
可谢书淮对她恨得牙痒痒,林玉禾又打起了退堂鼓。
思前想后,过了良久也没想出更好的法子。
困意袭来,他不自觉睡了过去。
朦朦胧胧中,被崔氏喊醒,“玉禾,你哥哥家中来人接你了,让你回去一趟。”
六皇子一走,几个皇子和公主也走得干干净净。
陈瑾湛看完信件后,脸上扬起一抹浅笑,起身移步到烛台边。
将两张信笺凑近烛火,霎时之间化为灰烬。
福安看他办完正事,这才向陈瑾湛提起今日在红叶村的事情。
时间过得真快,不知不觉竟来到了乞巧节。
之前,谢书淮再忙,这一日都会带林玉禾到县城游玩一天。
去庙里祈福,给她买香囊,到天桥放花灯。
今年,谢书淮连话都不愿与她多说。
她也没指望,为此她老早就准备了当日要卖的东西。
这一次不是小食。
用过午食后,林玉禾告别崔氏背着背篓就出了门。
晌午过后,县城的大街小巷也热闹起来。
郎君们也能在这一日大方约上他们的心上人了。
林玉禾今日卖的是祈福的香囊。
香囊不是她自己绣的,而是一个月前,就低价卖了许多回来。
就等这一日卖出去。
香囊里面装的驱蚊草药,是她一有空就和运姐儿去山上采摘的。
她见到郎君和姑娘们就凑上去,再说几句应景的祝福话,谁不喜欢。
郎君买给姑娘,姑娘互赠给郎君。
一来一回,两个香囊就轻轻松松卖了出去。
遇上一个或结伴而行的就说些吉利话,今日又是乞巧节。
大抵都不会拒绝。
天黑之前,林玉禾就卖完了两百个。
看着人来人往热闹的街道,林玉禾也深受感染,不知不觉随着人群来到一耍猴戏的地方。
她被挤在人群中,猴子有灵性,做着各种让人捧腹大笑的动作。
林玉禾捂嘴偷笑时,不经意的一个转身,却看到了一对熟悉的身影。
等看清两人后,她心中大痛。
竟是谢书淮和李云萝在此私会。
林玉禾好好的心情顿时跌入谷底,她也无心在看猴戏。
当即退出了人群,往她哥家铺子而去。
回到后院,胡乱吃了碗林玉平做的面片汤,倒头就睡。
而谢书淮这厢,见李云萝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,还是有些意外。
“云萝你为何会在此?”
李云萝看他身边没有一人,而是四处张望好似在找人。
心中不悦,语气幽怨,“书淮哥哥,终于找到你了。”
“今日是乞巧节,你带我去放花灯,买巧果可好?”
李云萝今日特意盛装打扮去书院接谢书淮,想和他私下过乞巧节。
这个要求也不过分,两人的婚约还在。
谢书淮不擅长讨姑娘欢心,她就主动出击。
却从门丁那里听到,今日谢书淮早早就从书院去了县城。
李云萝还以为,谢书淮去县城办正事,
知道他们办事一般都在南城,她和冬月两人找了许久,才在一处看猴戏的地方找到谢书淮。
不想他却在这里找人。
心下当即一紧,今日谢书淮能找何人?
“只怕要让云萝妹妹失望了,我要在此等人。”
李云萝心中微沉,问道:“你在等何人?”
“一位老友。”
听到不是林玉禾,李云萝又暗松了一口气。
却依然不愿放弃,坚持道:“那既然是你的老友,我陪你一起等也无妨吧,到时我们一起去放花灯。”
李云萝这一招,就是想以退为进,逼走谢书淮口中的友人。
此时,天已大黑,摊贩们都点上了火把。
谢书淮隐隐已有了些不耐烦,目光再次扫向看猴戏的人群时,神色一变。
双眼快速在一张张面孔上划过。
这一次,李老爷也改变了对谢书淮的看法,更加由着自己女儿。
李云萝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谢书淮的家室。
视而不见,家中还有一个林玉禾。
崔氏看李云萝来得那么勤,也有些为难。
林玉禾心中虽然酸楚,却也改变不了这种境况,静下心来每日照样做她的小食生意。
她把豆腐凉粉换成了冷淘,和豆腐凉粉差不多,只是食材换成了黍米面,切成很细的条状。
本来心无旁骛地做这些小食时,心情都是好好的。
可看到李云萝和谢书淮两人,在她面前情意绵绵的时候。
心情还是会受到不小的影响,也让她泄气不少。
只有在夜深人静时,才会默默流着眼泪,独自把这份悲伤藏在心中。
觉得自己和谢书淮重修旧好的希望愈发渺茫,甚至起了放弃的心思。
她经历过了一世,也不再似往日那般糊涂,有信心把自己的孩儿养大。
就在她暗作决定时,又听到了李云萝的心声,‘林玉禾我看你还能撑多久,照这样下去,不到一个月你就乖乖滚蛋吧’
‘谢书淮是我的,你也配跟我抢’
这句话彻底惹怒了林玉禾,也激起了她内心的胜负欲。
她重振精神,暗自道,这一次与谢书淮无关。
留在谢家,只为碍李云萝的眼。
堵她的心。
让她尝一尝,看不惯她,又赶不走她的憋屈滋味。
但她,却不能让李云萝成为她的烦恼。
她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不想看到李云萝整日在自己眼前晃。
脑中灵光一闪,有了主意。
这日,崔氏和李云萝在灶房,边做饭菜边闲聊谢书淮儿时的事。
突听,屋外林玉禾一声惨叫。
崔氏放下手上的炒勺,到门口一看,林玉禾捂着肚子倒在地上。
她身前的冬月一脸震惊。
崔氏脸色惨白,小跑到林玉禾身边。
声音都有几分哆嗦,目光紧盯着她的肚子扶起李玉禾,“玉禾,你这是怎么呢?”
“娘,冬月姑娘不小心撞到我了。”
冬月向崔氏和李云萝连连摇头,争辩道:“姑娘,奴婢没有。”
李云萝即便知道,冬月不会蠢到如此地步,但此时她也只能呵斥冬月。
并开口向林玉禾道歉。
崔氏愤怒看向冬月,“冬月姑娘,她这么大一个人,在你身后,你就真的没看到?”
“无论如何,她腹中怀的可是我谢家的骨血。”
想起平常冬月对林玉禾不待见的态度,崔氏内心根本不信冬月是无意。
这段时日下来,崔氏也看出来了,林玉禾的真的变了。
她是真心待谢书淮和她们。
崔氏对林玉禾没有半点怀疑。
她看向李云萝时,眼中也多了一丝犹豫。
崔氏把林玉禾肚中的孩子看得的确重要,这可是她头一个孙子。
之前林玉禾糊涂说要打掉孩子时,把她气晕过去,病了好多日。
后来知道,林玉禾肚子的孩子还在时,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。
崔氏也不听冬月解释,拉着李云萝进了自己主屋。
“云萝,你是个好姑娘。就当你看在婶母的面上,先回去吧,日后我们家也少来。”
“书淮的饭食,也不用你送了。”
“大夫说过,玉禾不能太过悲伤,会影响她肚里的孩儿,上次已经见了红。”
“她在我们家待不久,等她生下孩子,我和书淮自会让她走。”
“到时,你和书淮的大婚,婶母会给你们办得风风光光。”
况且没有大婚,李云萝一个未嫁的姑娘来谢家太勤了,村中的人已经在说谢书淮的闲话了。